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莫过于中美关系。对这一双边关系的管理不仅事关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会对全球的和平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奥巴马政府执政后期,中美关系的性质开始发生剧变。2018 年,特朗普总统决定对华发动贸易战,而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将两国关系推向敌对、争执和相互恐惧的境地。拜登总统试图以负责任的方式管控双边竞争,但直到2023年11月才勉强为这一目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就在中美领导人能够真正落实所谓的“旧金山愿景”之前,特朗普再度当选总统。
可以说,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都从2017-2021年间两国关系最动荡的四年中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同时,两国各自推动“让本国再次伟大”的计划必然导致冲突,这种想法无疑是一个重大错误。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方式,使两国在全力维护各自核心利益的同时,也能找到共同点,实现和平且富有成效的共存?
正是基于这一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学者刘卫东,石培培,王俊以及美国多位长期关注中美关系的资深研究人员和前政府官员(他们也是“中美印象”网站的长期撰稿人)开始思考,如何让一国能够更好地管理与另一国的复杂的关系。以下是他们对彼此提出的初步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北京和华盛顿的决策者及其顾问有所帮助。
点击查阅这一报告的中文全文和英文全文,或查阅发在Substack上英文全文,中文第一部分,中文第二部分。
KS Liu:特朗普用商业之道处理地缘问题往往“立竿见影”
很多人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是个可以与之做交易的商人。特朗普在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的确如此,但是如果在今天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内仍然如此看待他,那就可能判断错误。他提出“收回”巴拿马运河和“拿下”格陵兰岛,说明他似乎也开始懂得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再是一个只会谈条件做交易的商人。
但是,由于他出身商人,仍然处处保留了他的商人本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钱!钱!钱!”
特朗普把很多事情都用钱来做问题的主要衡量标准,如果不是唯一标准;也把钱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如果不是唯一手段。
他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最主要不满,就是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说得多做得少。俄乌战争打了三年,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已经高达1800亿美元,欧洲政客如马克龙等,喜欢高谈阔论,但是一旦触及“钱”,他们就退缩了。特朗普把钱看做是对一个人或国家的考验,你的姿态再怎么高,“民主、自由”的高调唱得再如何响亮,如果不肯拿出真金白银来解决问题,就是懦弱的表现。如今,他甚至提出,“北约”国家的国防预算应该提高到GDP的5%。
特朗普把“关税”当作是一种万能的武器。你不同意我,我就加关税,而关税就是钱。特朗普认为加拿大和墨西哥在非法移民和芬太尼问题上没有积极支持美国,就威胁对这两国的商品征收25%关税,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可以取消关税,只要两国在非法移民和芬太尼问题上配合美国。
这两国也一再表示要在关税问题上“以牙还牙”,但是当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动了真格,他们也就立即认怂软化,于是就出现了延缓30天的决定。
哥伦比亚曾经拒绝接受美国遣返的非法移民,特朗普也是祭起了关税武器后,使得哥伦比亚不得不认怂。
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有钱能使鬼推磨,今天很多第三世界的国家,无不“有奶便是娘,给钱就是爷!”
二、“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特朗普上台伊始,就扬言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甚至表示不惜动用武力。他还要购买格陵兰,令很多人以为特朗普疯了,因为这种念头在21世纪的今天,几乎完全没有可能实现。对于特朗普的“疯言疯语“,巴拿马、格陵兰和丹麦都予以严辞批驳和断然拒绝。
但是知道特朗普商人本性的人,都知道特朗普并没有疯,这无非是特朗普“漫天要价“的谈判技巧,他就等着双方讨价还价,以便最后达成一个他所希望的折中交易。
果然,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访问巴拿马后,巴拿马迅速表态:退出中国的“一带一路“;不再和李嘉诚的公司续约管理两个港口;并就是否允许美国军舰免费自由通过巴拿马运河展开讨论。也许,这正是特朗普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笔者从来没有看到两国之间的争议能如此快速地达成某种协议或共识,这也许就是“漫天要价”所产生的高压效果。
格陵兰问题也是如此,虽然还没有开始正式谈判,但是丹麦似乎已经认定美国并非真要买下格陵兰,他的真正意图有二,一是美国希望加强该岛的美国军事基地,以便使该岛有效控制北极洋在欧洲的出入口,二是美国希望开发该岛的稀土。丹麦已经表示,这两个问题上都可以满足美国的要求,一切都可以谈。
三、“公平交易”
这里所称的“公平”相当于“对等”。特朗普认为一切交易都必须是对等的,即“等价交换”,任何人或国家想占美国的便宜,就是不公平,美国有权说“No!“
特朗普要取消一切美国的无偿对外援助。他表示美国可以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只要欧盟国家肯出钱来买,或乌克兰肯用该国的稀土资源来交换。小泽已经表示,可以考虑用乌克兰的稀土资源来换取美国的先进武器。
特朗普扬言要台湾向美国交保护费,要有美国驻军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承担美国的驻军费用,因为美国的“国际警察”不能白当。
特朗普已经宣布,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实施“互惠关税”(reciprocal tariff),即我是否对你的商品收取关税,要看你是否也对我的商品征收关税,你收高关税,我也必须向你收高关税。这有点像外交关系中的“对等”原则。
特朗普认为中国政府对商品的“出口补贴”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必须用关税来对冲,才能创造商品竞争的公平环境。其他的“不公平”涉及知识产权和外汇管制等等。
(作者为《中美印象》特约撰稿人,文章观点不代表卡特中心的立场。)
王毅:中国对美政策稳定、连贯,但不会对华盛顿的单边霸凌忍气吞声
中国首席外交官王毅出席了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在几个场合重申中国的对美政策。2月14日,王毅在慕尼黑对来自哈佛大学的艾莉森说,“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将继续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为根本遵循,应对中美关系的演变发展,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
同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王毅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在接受提问时对北京的对美政策做出了更为详细的阐述。
他说,中国对美政策保持着稳定性和连贯性,不会轻易翻烙饼,这体现了大国的战略定力和国际信誉。我们的政策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社会制度不同,这是各自人民的选择,想要改造甚至颠覆对方是不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就是相互尊重,这是中美交往的前提。和平共处更是理所当然,中美两个大国总不能冲突起来,否则世界就要遭殃,还是要加强对话,增进理解,建立信任。合作共赢是因为国际社会期待中美开展合作,全球挑战需要中美携手应对,这也是中美两国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中方已经准备好按照这三原则,同美方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双边关系,找到两个大国在这个星球上的正确相处之道,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但如果美方不愿意,执意还要打压中国、遏制中国,我们必将奉陪到底,必将坚定回击美方的单边霸凌行径,必将坚决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正当发展权利。中国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了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怕鬼,新中国就是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有句古话:“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中国还有句话说得很形象,“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就是中国人的气度、中华民族的品格。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泰然处之,岿然不动。
美国务院官网删除“不支持台独”表述
2月13日,美国国务院对官网有关台湾事实陈述进行了更新,删除了“不支持台独”的表述,但仍然保留了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内容。国务院官网还特别提及美国国防部与台湾在科技和半导体研发方面的合作。官网同时表述,美国支持台湾在“可行的情况下”成为国际组织的成员。美国国务院官网有关台湾的事实陈述2022年也曾删除“不支持台独”的表述,但是这一表述一个月后又重现于相关文字之中。
上星期,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Arleigh Burke-class)导弹驱逐舰“拉尔夫·约翰逊号” (USS Ralph Johnson)和探路者级(Pathfinder-class)海洋测量船“鲍迪奇号” (USNS Bowditch)过航台湾海峡,这也是美国海军舰艇在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后首次穿越台海这条关键水道。当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郭嘉昆被问及此事时,他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不是什么航行自由问题,而是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自由为名,挑衅威胁中国的主权和安全。”
Why are you still doing these joint reports when the PRC won’t give you a v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