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6月26日,伊朗国防部长纳西尔扎德在青岛参加上海合作组织(SCO)国防部长会议。纳西尔扎德是参加该组织会议的九位国防部长之一。这是自伊朗与以色列发生为期12天的冲突以及随后美国对其三处核设施轰炸之后,伊朗外长被报道的首次海外之行。
这足以看出伊朗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过,就在此前伊朗与以色列和美国的危机中,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多个美国媒体都注意到伊朗的“好朋友”如中国和俄罗斯都无处可寻,没有站出来在军事上为其撑腰,只是在道义上支持。
尽管中国和伊朗存在战略利益,“对特朗普政府几乎没有影响力的中国不太可能在军事上保护伊朗,尤其是在美国介入的情况下。”《纽约时报》写道。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周四表示,白宫“目前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中国向伊朗提供军事支持。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周日在福克斯新闻(Fox News)表示,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向伊朗提供了物质支持。
卢比奥说:“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人参与了(与伊朗的)任何事情,除了试图将中国国民撤离伊朗。”
《纽约时报》援引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在一篇文章中的评论,“中国不可能向伊朗提供‘无条件保护’,也不可能在军事上对抗美国和以色列。他说,北京只能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施加压力。”
CNN的一篇报道写道,“分析人士表示,近几天来,中国似乎不愿在外交努力之外进一步卷入冲突,而是利用这一危机作为另一个机会,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参与者,并将美国描绘成一股不稳定力量。”
时代周刊的文章认为中国向伊朗提供了“言语支持而非物质支持”,并认为中国在调解中东和平的时候是有一定外交局限性的,“鉴于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对以色列(包括加沙问题)的批评以及与以色列最大盟友美国之间持续的全球大国竞争,中国也不太可能被视为中立仲裁者。”
虽然中国不愿意军事介入的态度非常坚定和明朗,但伊朗毕竟是其一个重要的对外交往国家。中国多年来与伊朗建立了强大的经济联系,成为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特别是石油。中国一半以上的原油进口依赖中东,而且它是伊朗石油的最大消费国。
在美国对伊朗实施严厉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中国购买伊朗的石油成为伊朗生存的生命线。伊朗于2024年加入了金砖国家(BRICS);于2023年加入了北京支持的安全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两国于2021年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此外,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伊朗在中东对美国影响力的抵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得中国在该地区受益。
显然,如何在最新这轮伊朗与以色列与美国的对峙中圆满地处理好各方关系,对于中国来说即非常棘手但又非常重要。
尽管中国在公开场合积极扮演“负责任的大国”角色,呼吁和平与克制,但媒体普遍指出其在冲突中的实际影响力存在局限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历来奉行不干涉政策,更注重国内事务,同时旨在避免卷入旷日持久的外国冲突,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美国历来在中东地区有很多利益和很大的影响力。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布鲁塞尔国际危机组织东北亚高级分析师威廉·杨(William Yang)认为北京将继续依赖美国作为该地区的安全保障者。他说:“很明显,中国将继续深化与中东国家的经济往来,同时利用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美国仍是该地区国家的主要安全保障者。”他还说:“另一方面,美国卷入冲突,包括通过轰炸伊朗核设施来改变战争进程,为中国在外交领域占据道德高地,并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克制、冷静和负责任的大国创造了条件。”
总而言之,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是复杂的:它既是中东稳定的坚定倡导者,因为其核心经济和能源利益系于此;同时,它又要小心翼翼地处理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以为自身发展赢得时间。对于中国而言,中东战火并非其所乐见,但如果冲突不可避免或旷日持久,北京也有进行博弈的资本,以其独特的“外部道德高地,内部现实政治”策略,从中调整、利用并悄然获益。
短期求稳:能源命脉与“一带一路”的安危
对于中国而言,中东地区的稳定并非仅仅是外交辞令,更是其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命脉。
首先,中国对中东石油的巨大依赖使其无法对该地区的任何动荡坐视不理。中国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进口国,即使面对美国制裁,伊朗高达90%的原油仍流向中国。中国每日进口约1110万桶石油,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这一战略咽喉被封锁或严重中断——这是伊朗曾明确威胁过的举动——将是对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打击。这不仅危及伊朗石油供应,也将切断来自沙特等其他主要供应国的运输线。
其次,中国在中东地区投入巨资的“一带一路”倡议也面临巨大风险。据《外交学人》报道,中国在伊朗、伊拉克、埃及、阿联酋等国的基础设施、电信等项目,包括与伊朗签署的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都可能因地区冲突而遭受重创。
此外,中国对伊朗政权快速垮台抱有警惕态度。《外交学人》指出,若亲西方政权在伊朗出现,不仅可能使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复杂化,也可能为其他威权政体树立警示,甚至可能影响中国国内的稳定考量。
长期权衡:地缘政治机遇
《外交学人》的文章援引历史先例,指出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战争,曾在二十年间分散了其大量注意力和资源,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战略窗口”。如果美国和以色列再次深陷中东冲突,其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的精力将进一步分散,从而为中国赢得宝贵时间,以巩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扩大军事实力。彭博社分析师甚至直言,中东地区受控的冲突可以“转移华盛顿与中国战略竞争的注意力”,甚至让解放军有机会“更紧密地挤压台湾”。
但是,就伊朗最新耐人寻味的态度来看,这个国家希望把“战争”这页翻过去。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周四发表的电视讲话中表示,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攻击“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但是伊朗外交部两次表示轰炸给伊朗核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特朗普希望听到轰炸很成功的效果。伊朗在保存自己面子的同时,似乎在“配合”特朗普的这个说法,以避免更严重的军事后果。
本期文章推送
在伊朗口口声声要报复的同时,特朗普“勒令“双方停战。作为美国的马前卒,以色列服从了特朗普的”停战令”,这不难理解,但令人不解的是伊朗竟也同意“停战“,而且是伊朗必须先停战才能换取以色列的停战。不难看出,所谓”停战“,其实是伊朗”停止报复“,是伊朗软弱和认输的表现。
至于有媒体声称“如果伊朗有了核武器,中国有很大的功劳”,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中国从未给予伊朗,也从未给予朝鲜任何发展核武器的帮助。中国始终是坚决反对核扩散的。
来自南卡罗利纳州的联邦参议员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是主战派。他对特朗普说,攻击伊朗的核设施会改变美国在从阿富汗狼狈撤军的形象。世界各国都会认为你是新来的警长,对美国刮目相看。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批评拜登政府从阿富汗仓皇撤军的决定。周日,特朗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说,我们国家现在热情高涨,六个月前它是死水一潭。奇袭伊朗是我们国家的一次伟大胜利。
China is well positioned to have close relations with those who might overthrow the Mullahs. China has established trade relations with Iran, and these trade relationships will endure political change.
True, turmoil in the Middle East makes China more vulnerable to blockade threats from a U.S. Japan coalition seeking to blockade China. But the Belt & Road is resilient, not like the Burma Road of WWII, and China’s Navy will not be easy to eliminate in order to impose a blockade. This threat is not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China’s PLA does not need a distraction “to squeeze Taiwan”. That really is silly. If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decides to declare independence, the war will begin and will be over soon. Those who are elected to lead the Republic of China refuse to say “Republic of China. They fly the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deceive Americans into calling it the “Taiwanese flag”. Those who declare war upon Mandarin speakers must rely upon a Mandarin speaking military. The PLA will be welcomed by the Mandarin speaking milita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last point, that turmoil in the Middle East will distract the U.S. and give opportunities to the PLA is an extremely trivial and shallow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