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象《文章精选》
2024年11月18日
(总第2期)
1) 斯韧:追踪特朗普组阁……(更新之中)
特朗普11月5日当选,是“二进宫”,但是从他组阁的速度看,颇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劲头。点击这里查看本站编辑专门为读者准备的、一直在更新的特朗普内阁成员介绍。
2) 王飞凌:美国政治的旧领袖与新篇章
王飞凌是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教授,今年开始为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撰写一个介绍美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专栏。他11月14日发表的题为“美国政治的旧领袖与新篇章”的时评。他提出了自己对特朗普为什么能击败哈里斯的观点,颇为新颖。点击这里查本文。
3) 刘学伟:特朗普强势回归,对世界和中国意味着什么?
刘学伟是旅法的历史学博士,本站特约撰稿人。他曾为本站撰写过一系列关于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时评。他在这篇文章里说,“特朗普回锅,于美国,是在困境中的“一搏”,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笔者预祝他有好运。于世界,既然是“美国优先”,其它地方都是要准备好做牺牲的。于中国,则大致是短空长多,利大于弊。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中美关系那么紧张,他是系铃人,也就有资格当解铃人。如果他的四年来不及,那就或许可以等他的接班人比如万斯吧。” 点击这里查本文。
4) 翟乐南:从民调看中美人民对两国竞争的看法
美国人如何看中国的信息很多,但中国人怎么看美国的信息很少,这种不对称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即美国政府的反华政策有民意基础,而中国政府的反美政策是领导人意志使然。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最近的一次民调表明,中国人对美国,特别对美国政府的反感其实与美国人对中国的反感不分伯仲。民调表明,被调查的中国民众中有81.4%对美国政府的内政和外交政策持负面看法。点击这里查本文。
5) 专访黄严忠:中国停止外国收养儿童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今年9月6日,中国宣布将不再允许外国收养本国的儿童。此前,丹麦和挪威两个国家今年早些时候也宣布暂停其国际收养计划。美国家庭一共从中国收养了82,674名儿童,数量为所有国家之最。该决定将影响正在进行收养的家庭,而许多这些家庭因为新冠疫情已经被拖延了好几年。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黄严忠(Yanzhong Huang)博士发表了一篇题为《停止收养?解读中国国际收养政策》的文章。卡特中心《中美印象》就该问题对黄博士进行了专访,讨论中国做出这一新政策的原因及其对美中关系的潜在影响。点击这里查本文。
6) 丛日云:我们为什么会误判美国和特朗普?
丛日云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是中国研究西方思想史的著名学者之一。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他曾试图解释特朗普现象的实质和中国学者为什么对他有误判。丛教授说,“你可能觉得,特朗普的一些言行非常出格,撕裂了美国,制造了冲突,其实,如果不是特朗普上台,通过合法的手段,对多元文化主义和进步主义的趋势予以遏制,美国真的就会走向更激烈的冲突,甚至内战。”这个近8年前的发言今天读起来一点都不过时,可以为我们的读者答疑解惑。点击这里查本文。
7) 专访陈兼:新书《周恩来传》
《中美印象》网站与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最近请陈兼教授到亚特兰大就他的《周恩来传》发表演讲。此书对读者了解中国的近代史和当代史与中美关系破冰的早期历史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信息。本站今年6月曾对陈兼教授有过一次采访。陈兼在采访中说,“周恩来是一个非常努力去理解现实世界的人。周恩来最重要的目标是使中国强大,并让中国再次崛起。作为一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周恩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品质,是他在理想主义指导下的政治中道路线。周恩来不仅会考虑到具体的国家利益,也会关心这些利益是否符合在他看来最有利于中国和全人类的发展目标。” 点击这里查本文。
8) 王缉思:全球政治趋势与中国的国家安全
本文发表在特朗普当选之前,但他在文章中对中美关系的性质的描述其实有助于中国的决策人和他们的顾问团队制定更好的应对特朗普当选后的对美政策:“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作用,比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如欧盟、东盟)要大得多。而与此时亦趋同步的是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全方位、复合型、多层次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需要构筑复合型的战略思维予以应对。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牢固树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观,以做好国内的事情为重。应善于利用中美关系稳定、维持经贸领域对华合作的积极因素,扩大中国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机制中的影响,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扩大朋友圈,缩小对立面,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点击这里查本文。
9) 16位学者评特朗普胜选:美国向何处去?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
2016年特朗普第一次当选,举世震惊。本文是2016年11月9日观察网发表的中国16名专家对特朗普当选的评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当时说,“不排除中美关系会有新的亮点。美国以特朗普为代表的新领导阶层比过去更强调利益交换。共和党的传统强项是战略、安全,它可能在新形势下,与中国在全球战略问题上有新的磨合,而在所谓民主、人权问题上降低调门。” 点击这里查本文。
10) 薛涌:美国正在衰落,拜登胜选,根绝不了特朗普主义
2020年拜登当选,旅美历史学者薛涌说,拜登胜选并不能阻止特朗普主义的继续泛滥。他说,“这些中下层白人,已经输得一无所有,剩下的,只有一只中指。他们选特朗普,就是向美国的建制集团竖中指。他们仇恨这些建制派保护外国利益、保护少数族裔,就像当年培根仇视詹姆斯镇的精英保护印第安人、保护对外贸易一样。而这种建制,包括美国的宪政体系、新闻自由、市场经济等等一整套制度架构。在某种意义上,特朗普就是合法当选的培根。他领导的,是一场白人社会中全面的反叛,砸烂一切的反叛。” 薛先生这番话是不是很有远见?点击这里查本文
每期《文章精选》会向读者推荐《中美印象》文章十年巡礼的一篇文章。这些文章是按主题或作者对本站发表过的文章的集合。
本期推荐文章:
罗伯特·奥布里安何许人也?
奥布莱恩在2017年进入特朗普的视野,当时曾考虑让他出任海军部部长。次年5月,特朗普任命奥布莱恩为国务院负责人质事务的总统特使。2019年9月,特朗普任命他为美国第27任国家安全顾问。有一些美国政治观察家认为,奥布莱恩在白宫时步步紧跟特朗普,离开白宫之后也还与他保持紧密关系,他也许会继续进入特朗普的国安团队。截止发稿时,特朗普还没有给奥布莱恩“派活”,但他的观点应该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影响美国的对话政策。点击这里阅读该文。
本文观点不代表卡特中心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