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2025年4月17日发表于《纽约时报》时评版,英文题目是“Trump Has Botched His Tariff War With China ”(点击这里查看英文全文),作者是吴冕卿(@robert_baiguan),BigOne Lab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igOne Lab是一家位于上海的中国数据驱动研究公司。他还为《百观》和“China Translated”新闻简报撰稿。文章发布后国内不少媒体转载。《纽时》发表这样的文章显示它在报道的时候希望更加多元化,不仅让读者知道美国人怎么看他们的领导人如何治国理政,也试图让读者了解海外的观察和评论。吴冕卿的观点自然也是一家之词,问题是中国的媒体是不是也能发布质疑中国应对特朗普关税战的对策的观点。
特朗普总统承诺已久的对华贸易战上周才正式打响,但他已经搞砸了。
特朗普和他的马屁精们吹嘘他交易的艺术。因此,他们大概熟悉一些商业谈判的基本原则:有一个明确的可实现目标,了解对手的痛点(并且不要暴露自己的痛点),确保不要咄咄逼人地把对手逼入绝境、搞得他们别无选择,除了坚决对抗和报复之外别无选择。
特朗普似乎忘记了这些事。他对中国的关税战考虑不周,执行得很业余,现在已经失控,威胁到世界贸易,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全球形象。而且现在还远不能确定他最终会取得胜利。
特朗普的主要问题在于,他和他的团队显然(而且是错误地)认为,中国急于保护其对美出口,肯定会顺从他的意愿。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2024年达到4380亿美元。在当前中国国内消费需求疲软、投资乏力、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之际,特朗普征收的惊人关税以及北京相应的报复措施将会造成伤害。但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相比,中国如今在某些方面已经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来坚守阵地。
经过多年的贸易紧张局势、关税和普遍脱钩,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紧密。许多美国公司都将制造和采购转移到其他国家,减少了在中国的业务。2017年,在特朗普开始征收关税之前,美国进口的商品中有21.6%来自中国。去年,这一比例降至13.4%。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国产品和零部件在到达美国之前改道第三国,这是特朗普政府希望堵上的一个漏洞。
但中国一直在使出口市场多元化,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去年中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价值与十年前大致相当;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在此期间大幅增长。中国也降低了对贸易的总体依赖: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6年的36%下降到2023年的19.7%。
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多年来一直在为与美国的贸易对抗做准备,一方面加强国内的舆论引导,一方面将技术自给自足、经济安全和产业升级居于优先位置。近几个月来,中国采取了进一步措施来提振经济、促进国内消费,并再次重视国内领军的民营企业家——近年来,随着政府更多地追求国家主导的产业发展,这些企业家的活跃程度和知名度有所下降。
到目前为止,先退缩的是特朗普。上周,他宣布将对其他国家征收的高额“对等”关税暂停90天,此前这些关税引发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暴跌,以及美国商业巨头公开质疑总统的做法。他承认自己因为投资者“急躁”而退缩,这是不明智的做法,这表明如果与中国的对峙持续下去,他可能会再次动摇。
中国政府有一系列政策工具可以用来缓解长期贸易战的痛苦,其中包括价值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国家资金,这些资金可以迅速注入中国的资本市场。但随着美国消费者感受到通胀上升的刺痛,投资者看到自己的股票投资蒙受损失,首席执行官们看到商业前景变得黯淡,特朗普的谈判地位将日益削弱。
中国领导人显然不像特朗普那样容易受到国内压力的影响。这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艰难时期,在这个民族的心灵中嵌入了一种忍耐和坚韧的能力。有个词叫做“吃苦”,如今的中国年轻人已经习惯了比前几代人更舒适的消费生活,但吃苦的能力仍然很强。
我祖父母那一代经历了战争、饥荒和社会动荡而变得坚强——这些记忆一直流传下来,对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记忆犹新。我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当时中国还没有达到目前的繁荣水平。小时候,我和父母住在一个狭窄的、大约只有20平米的单间公寓里;与其他20多个家庭共用厨卫区域。我们家还被认为比大多数家庭的条件要好。
我认识的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表示担忧,只是对美国感到恼火,并且完全支持中国领导人坚持下去的决定。在公众眼中,特朗普的攻击只是证实了官方多年来的警告——中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中国和美国都在努力改变各自的经济模式。中国生产太多,希望转向更多消费;美国消费太多,想要更多生产。这两种转变都很棘手。但对于习惯于吃苦的中国人来说,转向减少生产、增加消费,要比美国这样以消费为中心的经济体向相反方向转变容易得多。
特朗普表示,北京对他的关税进行报复是“错误的”。但他让中国别无选择;示弱只会给他这样的恶霸壮胆。他的关税导致的全球需求严重下滑无疑会影响中国经济。但他不应该坐等北京打来请求达成协议的电话。习近平可以稳坐钓鱼台,把任何经济困难都归咎于特朗普。
特朗普粗鲁、不稳定的做法没有让他更接近实现他那些模糊不清的对华贸易目标。他的做法增加了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并使中国看起来像一个更稳定、更可靠的经济伙伴。
所谓交易的艺术,不过如此。
上周发表文章精选:
华盛顿可以通过关税堵住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的销路,可以通过出口管制堵死美国高科技产品进入中国的途径,可以通过相同的政治制度和普世的价值观把一些发达国家拉入自己的阵营,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刺激中国去单方面改变台海局势,但是它应该无论如何也挡不住中国扩大内循环的千方百计,止不住中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和赶超的努力,拉不住那些因美国的趾高气扬或指手画脚而对其失望和幻灭的发展中国家,更不可能把两岸的中国人再次推向自相残杀的灾难之路。这是北京手中的四张“王牌”(trump cards),只要打得好,中国这艘在46年前离港的巨轮就会顶住狂风暴雨,并最终驶入让每个中国人都感到安全、幸福和满足的港湾。
读这篇文读者也许会问,坎贝尔和杜如松过去四年就处于可以拿捏和决定对华政策的位置,怎么没有将这个战略予以落实呢?是时间不够,还是拜登政府的对华团队对如何应对中国也有派系之争?这二位在拜登当选之前也曾合写过类似的文章,并在他们同时进入国家安全委员会之后把他们的观点转化成了具体政策。特朗普入主白宫100天左右,他们耐不住寂寞,大声疾呼必须对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有准确与客观的评估。低估它们只会让美国在衰败的路上越走越远。其实,拜登在任时也曾说,中国当下的经济是一颗定时炸弹,并说在他当政期间他不会让中国的赶超成为现实。不知道拜登政府与特朗普团队交接时,前者是怎么交代对华评估和政策的。尚道战略只综述的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难免挂一漏万,本站把英文全文发布在摘编之后,供读者参考阅读。
今年是二战结束80周年,对普京执着于恢复的雅尔塔秩序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是必要的。台湾问题也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特朗普对待泽连斯基,有点类似杜鲁门二战后对待蒋介石:相信斯大林,讨厌蒋介石,指责他是独裁者,面对俄共在中国的代理人扩张,借口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愿意支持他。杜鲁门在关键时刻停止对蒋介石政权的军事援助,与特朗普停止对泽连斯基的军事援助如出一辙,都是想逼迫他们与对手谈判,结果蒋介石军队的炮弹比毛泽东军队还少,蒋介石最终战败,逃往台湾。失去中国的结果是什么?韩战、越战后美国士兵死了多少?49年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政权逃到台湾。如果北京要武统台湾,特朗普会不会以拒绝泽连斯基的理由,拒绝赖清德?
中国政府——以及世界其它国家——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利用其产生的所有盈余?它会把资金投入到更具威胁性的军事上吗?它会把这些钱投资到更多的高速铁路和通往不需要那么多公路的城市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上吗?还是会投资于更多的国内消费和服务,同时在美国和欧洲以50-50的股权结构建立下一代中国工厂和供应线?我们需要鼓励中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至少中国还有选择。对比一下特朗普正在做出的选择。他正在破坏我们神圣的法治,他正在抛弃我们的盟友,他正在破坏美元的价值,他正在粉碎国家团结的任何希望。他甚至让加拿大人开始抵制拉斯维加斯了,因为他们不喜欢听到我们很快将成为他们的主子这种话。
美国对世界各国的高关税“极限施压”,只是特朗普的谈判手段,其实有很大的弹性和谈判空间。很多专家认为特朗普愚蠢,因为他向全世界宣战,把自己孤立起来。但是当特朗普发现愿意通过谈判解决纠纷的国家是绝大多数,只有中国硬扛,他立即改变策略,用贸易谈判来拉拢各国,孤立中国。特朗普并没有低估中国的实力,他视中国为最具威胁的“敌对国家”,必须联合各国围堵中国,集中力量把中国往死里整,因此很可能在和各国的谈判中作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