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从特朗普执政以来持续恶化。不少人问,谁在主导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是特朗普本人,还是他的团队。《华尔街日报》中国事务记者魏玲灵4月23日发表题为“想孤立中国的是特朗普团队还是他本人”的评论。她采访的一些企业界人士和中美问题专家说,特朗普本人想看到中美关系的改善,并想就中美贸易摩擦达成一定的协议,但他的中国政策团队似乎并不以为然,他们给特朗普的建议是,中国的经济岌岌可危,只要美国再坚持一下,北京就会先“缴械投降”。
从表面看,这一观点不无道理,因为特朗普和白宫最近一直在说,他们会降低对华关税,并且已经开始了与中国政府的磋商。特朗普本人甚至说,他也与中国的领导人最近通了电话。但是,只要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从特朗普当选到本月23日中国的财政部长蓝佛安到华盛顿参加世行会议期间中美的正式沟通,就不难得出一个判断,在对华政策上,特朗普和特朗普的团队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主要问题是他的团队成员搞不清楚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底牌,开始征税加税和之后的报复是特朗普说了算,说已跟中国领导人通话和降低对华关税也是他的一家之言。他不发号施令,谁也不敢主动出击。
特朗普当选之后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2024年12月6日)就大言不惭地说,他刚跟中国领导人通了电话(点击这里查看本站关于这次采访的报道)。其实,特朗普直到北京时间2025年1月17日才与中国领导人通话(点击这里查看关于这次通话的报道)。2025年1月24日,王毅与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通话;2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与中国副总离何立峰举行视频通话;3月下旬,美国联邦参议员戴恩斯访华,与李强总理等中国领导人见面(本站曾就戴恩斯的访华发表题为“戴恩斯:美中贸易博弈的‘侦查员’”的评论)。
中国媒体报道,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4月23日到华盛顿参加世界银行会议。目前美中两国都没有任何关于蓝佛安与美国财政部官员见面的报道。韩国媒体《中央日报》称,美东时间周四上午7点左右,一位配戴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通行证的中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在约10名随行人员陪同下,进入美国财政部大楼。这表明中美官方已经就解决贸易纠纷问题展开了正式接触。
在北京时间4月2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近来美方不断有消息称,中美之间正在谈判,甚至将达成协议。你能否证实双方有没有开始谈判?”发言人郭嘉昆说,“这些都是假消息。据我了解,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前总裁艾伦(Craig Allen)在4月12日的一次讲话中说,启动解决美中贸易冲突的两个最近的机会是蓝佛安部长到华盛顿开会和美国驻华大使珀杜(David Perdue)到任。蓝佛安来过了,珀杜何时到北京赴任还不得而知。
除此之外,就是中美两国企业界翘首以盼的“电话”了。特朗普对《时代》周刊记者说,他不会主动跟中国领导人打电话,魏玲灵在自己的评论中说,中国人可能会告诉你,主动打电话“不是中国的行事风格”。近半个世纪,“中国领导人唯一一次主动联系美国领导人是在2001年9月11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后向小布什(George W. Bush)发去唁电。两人第二天通了话——但即便是那次,根据中国的官方说法,也是这位美国总统要求通话的。”
在对华政策方面,特朗普1.0与特朗普2.0有什么不同吗?确认这些不同也许就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这次的冲突会有所失控。
首先,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当时(2017年)都觉得“交易”是可以达成的,特别是后者认为前者最喜好美丽的交易,因此才有了对海湖庄园的访问和特朗普在北京的被感动。其次,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是白宫的特别顾问,跟中国一些官员有特殊的关系,中国政府的一些想法可以通过他进入特朗普的耳朵。第三,特朗普身边的官员,特别是财政部长姆努钦(Stephen Mnuchin)和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都是有主见并敢与向特朗普表示不同意见的人。最后,中国也有向刘鹤这样比较更了解美国的官员。即便如此,中美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也到2020年1月15日才正式签署。
5年之后,不仅以上的有利因素都不存在,特朗普目前执政是一手遮天,无人敢站出来挑战他的理念和决策。美国整体的反华气焰更加高涨,几乎是两党唯一的共识。同时,两国的民族主义气势也更加激昂。更为令人担心的是美国的不少精英认为中国的经济每况愈下,撑不住高昂的关税,而中国的决策层似乎相信美国整体已经在走下坡路,中国人民不仅可以吃苦耐劳,而且手中也有可以卡美国脖子的王牌。
这样梳理下来,中美贸易纠纷这次可能是一场持久战,而这一纠纷持续时间越长,对两国的经济和全球的发展的伤害会越大。
如果说有什么“奇迹”可以让美中经贸脱钩的危险转危为安的话,那我们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特朗普的“回心转意”和“突发奇想”,或者他主动兑现自己“为了世界更加和平与安全,我和习主席会竭尽全力”的承诺。特朗普对中国有它太强会给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担忧,但没有源自意识形态的仇视;他说愿与中国领导人携手解决世界的很多麻烦也不是大话和空话;如果中国政府能在一些棘手的事情上(比如俄乌停战、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化解朝鲜半岛核危机和恢复美国制造业大国的努力)为他排忧解难,他降低对华关税和与中国找到两国和平共处的框架的积极性会更高。
特朗普目前一人主导华盛顿对华政策,他没有要改变中国颜色的理想,也没有要让中国四分五裂的计划,他把对华关税看作是改变美国被世界各国在贸易之床上肆意蹂躏的局面的王牌,他目前想尽快与中国实现贸易冲突的停火,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也许,特朗普也爱面子,需要一个台阶。
2025年3月22日至27日,由总裁佩吉·亚历山大带队的卡特中心代表团访问了中国。3月22日到23日,第二届吉米·卡特论坛在中国的杭州举行。3月24日,卡特中心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北京举行对话。3月26日,卡特中心与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举办中美智库经贸对话。3月27日,卡特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人民大学举办题为“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经贸关系”的对话。
上周发表文章精选:
4)中美关税战 中国应对措施实时跟进(第十)
转发:2025年4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习近平在会谈中强调,打关税战没有赢家,同世界作对,将孤立自己。70多年来,中国发展始终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不靠谁的恩赐,更不畏惧任何无理打压。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双方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已经形成紧密的经济共生关系。中欧应该履行国际责任,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潮流和国际贸易环境,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不仅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
2025年4月2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举行会谈。在会谈中,习近平说,关税战、贸易战损害各国正当权益,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世界经济秩序。中方愿同阿方一道,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转发:4月25日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对记者表示,希望中国可以开放,“我们有机会进入中国,销售我们的产品,换句话说,这叫开放中国。那会很棒,那将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被问及是否可能再次给予 90 天关税暂停期,特朗普对记者表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特朗普强调,除非北京方面提供“实质的”回报,否则他不会取消对中国的关税。当被追问是否近期与中国领导人直接沟通时,特朗普回应说:“时机成熟时我会让你们知道。”特朗普这番话是在前往罗马出席教宗方济各葬礼前对媒体所说。